搜索

短視頻進軍影視圈,微綜藝、微電視劇成為行業新方向

发表于 2025-11-02 05:39:56 来源:木耳紅棗粥網


  今年,漫畫平台漫漫漫畫推出首部每集4分鍾時長的豎屏真人劇《顏冬先生別過來》;有視頻平台上線了首檔職場微劇《抱歉了,同事》引發關注;愛奇藝將推出的首部豎屏網絡劇《生活對我下手了》。

  而上半年今日頭條也豪擲40個億,投入資金打造它的移動生態IP綜藝,布局影視板塊。種種跡象表明,在嚐試劇集、綜藝上,短視頻躍躍欲試。

  2016年,今日頭條創始人、CEO張一鳴曾在短視頻領域投入10億資金發展業務,並堅定不移的認為,“短視頻是一個前景光明的領域”。

  從2015年短視頻社交興起,各大互聯網巨頭排兵布陣進軍短視頻領域;到2016年短視頻行業真正迎來興盛的時期,各種短視頻平台層出不窮,諸如Papi醬等短視頻達人出現,視頻網紅崛起,資本持續加碼的過程;再到現在短視頻跨界影視圈,以微劇、微綜藝的形式和用戶產生互動,並出現了《抱歉了,同事》《生活對我下手了》等內容,短視頻經曆了從信息到內容再到影視產品的不斷創新和迭代。



  2016年到2018年,僅僅過了兩年時間,用戶規模從2016年的1.53億變成了2.42億,到2018年底預估的3.53億,移動短視頻用戶規模不斷激增。資本對短視頻抱有熱情,音樂短視頻、美妝短視頻、社交短視頻等平台相繼獲得資金支持,融資進程非常順利。

  從2013年誕生的一種技術手段,迭代到2015、2016年全民參與的微博秒拍等社交平台,資本湧入、逐漸形成體係化生產MCN品牌機構、網絡紅人的形式;再到如今成為影視宣發沃土、不少視頻平台開始重視起微劇、微綜藝、豎屏劇等內容形式,短視頻根據網絡用戶需求不斷迭代發展,商業變現更加成熟。

  短視頻如何殺入影視圈?微劇、豎屏劇、微綜藝試水

  今年年初,業內盛傳今日頭條要進軍長視頻業務的消息甚囂塵上,直到8月最終以西瓜視頻入局移動IP綜藝生態“落錘”,之後10月推出片單,短視頻試水微綜藝引起各方注意。

  和以往的PGC和MCN機構生產的綜藝、劇集都略有不同的是,今年愛奇藝、騰訊這兩大頭部視頻平台在短視頻劇集上有所嚐試,而西瓜視頻這款短視頻平台則直接推出了微綜藝,並宣布打造其移動短視頻IP。

  互聯網巨頭們已經打起了將短視頻和影視內容結合的算盤,首先試水的是微劇、豎屏劇和微綜藝。從目前的內容形式上來看,短視頻和影視劇的結合上,有微劇、微綜藝、微資訊等形式;從內容模式上來看,則有橫屏和豎屏兩類。新形勢下,綜藝、劇集嫁接短視頻已經不再新鮮。



  在劇集的試水上,騰訊和愛奇藝今年的動作都比較大。比如本月1號,在2018騰訊全球夥伴大會上,其新款短視頻APP“yoo視頻”正式與大眾見麵。

  這款短視頻平台以人格化賬號為主體,擁有Vlog和Vstory兩種不同的內容形態。Vlog注重展示人格化的內容,而Vstory則注重微短劇、微綜藝。騰訊這款根植於移動端的短視頻平台,在“草根”內容的基礎上,進一步強化了短視頻內容生產的秩序,並進行內容迭代。圍繞“人”這一IP,生產“劇情式”的內容作品,微劇、微綜藝都是它主推內容。

  現在,yoo視頻已經上線的微劇內容就有聚焦職場、每集隻有4分鍾的泡麵番《抱歉了同事》,和情感類微劇《聲聲慢》、曆史微劇《史密私》等作品。這些劇集內容的時長都非常短,且在短時間內,劇情形成多次出現反轉,注重打造人物角色性格。



  在試水豎屏劇上,將於本月16日上線愛奇藝的豎屏網劇《生活對我下手了》,宣告正式殺入豎屏內容市場。愛奇藝CEO龔宇此前提出對豎屏網劇想象,他認為中國70%以上用戶使用豎屏觀看方式,豎屏內容會成為未來的一個主流方向。同時宣布旗下萊特工作室主要負責創新豎屏內容的挖掘,生產專業影視作品,重新定義豎屏觀影市場。

  在短視頻與綜藝節目的聯手上,西瓜視頻抱有的野心是,在今年投入40個億“all in”綜藝領域,打造移動綜藝生態IP,推出了六部微綜藝和兩部原生互動綜藝。

  可以看出,在輕綜藝和短劇集之後,時間更短、互動率更高的微劇、微綜藝成為了視頻平台們的新寵。在短視頻用戶規模整體提升、商業變現模式更趨於成熟的現在,短視頻殺入影視圈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。

  豎屏、移動,是新的趨勢

  短視頻發展到現在,在和綜藝、劇集的融合上,用戶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“豎屏”“移動”是目前的新趨勢,在新聞資訊、劇集內容的應用上,這兩個關鍵詞的“存在感”越來越強。

  在對豎屏劇的探索上,漫漫漫畫的嚐試顯然更早些,它於今年3月上線了講述兄弟情的豎屏泡麵番《顏冬先生別過來》。這款在漫畫平台上更新的真人劇內容非常垂直,且渠道就已經對標了目標用戶。而愛奇藝將要上線的豎屏劇《生活對我下手了》,則是以“人”為IP,以著名網紅辣目洋子的知名度,先打出這部劇的熱度。

  新浪娛樂也已經上線了它的豎屏資訊內容,將一天中最熱的信息資訊整合到一起,以短視頻的形式推送給用戶。這樣的內容形式其實是為了迎合引動產品上用戶的使用習慣。

  短視頻的出現,本質上是人們對信息的容忍度發生了變化。類似抖音這樣的短視頻憑借高節奏、高密度、碎片化、信息流的內容形式切割著用戶的注意力時間,逐漸被影視公司所重視,成為文娛內容的新宣發渠道,為長視頻創造了“出圈”的機會。



  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們對“豎屏”的追求,也可以歸因到抖音、快手等這類日活用戶規模大的短視頻應用的廣泛使用上。

  當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,從傳統媒體逐漸變成PC端,再慢慢過渡到移動端時,人們對內容的呈現形式也相應的產生了新要求。橫屏到豎屏的過渡,是人們獲取內容、觀看行為的習慣轉變。以“技術流”聞名的抖音,平台上所有內容都是豎屏形式,以“全屏化”特質給觀眾帶來相較於橫屏內容的沉浸感。也正是源於這樣的原因,豎屏劇集產生出現了契機。

  而“移動”則是基於用戶觀看行為出現的趨勢。

  從客廳文化中解放出來的觀眾,進入小屏時代之後,對移動產品的使用頻率非常高。視頻平台方們自然也明白,PC端過渡到移動端之後,用戶大多數觀看行為是集中在移動端的。就像你可以在地鐵上抱著手機觀看《延禧攻略》和《天盛長歌》,但很少看見有人會拿著筆記本在地鐵上“刷劇”一樣。

  互聯網文化下的“人即內容”原理

  三年時間,短視頻發展至今,經曆2013-2014年的新誕生,到2015-2017年短視頻社交內容爆發,再到現在內容生產逐漸形成秩序,開始“觸碰”劇集、綜藝,依舊處於內容製作的風口,並愈演愈烈。

  觀察現在這些內容產品,不難發現,短視頻與劇、綜的結合上其實具有很多顯性特點。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“人”為核心,“人即內容”的原理,這裏的“人”既指IP,也指人設的打造。

  也就是說,在互聯網環境下,基於粉絲文化,現在的微劇、微綜藝內容其實非常依賴“人”這個IP,並以此去打造“人設”,進而生產可複製的內容。



  就像騰訊旗下yoo視頻所主張的“人格化”打法。隻要人設樹立起來之後,它就可以被運用到各個不同的場景中去,是最大的內容IP。而愛奇藝的《生活對我下手了》則以辣目洋子為核心IP,微綜藝《侶行?翻滾吧非洲》則是以“張昕宇梁紅”為IP,這些都是以“人”為主要IP的內容產品。

  圍繞著這個IP,它們的粉絲粘性和流量更強,在之後打通長視頻上也會有所幫助。同時,在變現層麵上,比如廣告招商和電商,也是非常有利的一種手段。

  其次,這類產品的互動模式和現在依賴彈幕、評論的劇集綜藝不同。微劇、微綜藝的互動性高,非常即時,相對易於傳播。它們一般是在一個賬號主體下上傳的內容產品,比如和今日頭條相互打通的西瓜視頻,它可以同時分發圖文、視頻、問答等內容,促進用戶互動。

  但同時也需要注意的一點是,這種內容有時候過於垂直和圈層,往往很難形成比較大的傳播,“出圈”非常不易。

  而對於一些劇集內容來說,雖然短時長內已經創造了具有非常多反轉和爆笑的微劇內容,但其內容質量參差不齊。製作者更應該重視內容的質量和深度,“泡麵番”不是保護傘,追求“土味”更不是長久之計。

  網絡劇經曆過段子劇時代,已經到了輸出價值觀的時代。用戶對內容的審美不會退步,隻會更嚴苛,隻要不及格,該diss和還是會diss。相對長視頻,創作者在資金成本和時間成本上“富裕”之後,內容質量更應該提高。

随机为您推荐
文章排行
友情链接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短視頻進軍影視圈,微綜藝、微電視劇成為行業新方向,木耳紅棗粥網   sitemap

回顶部